需求#

与我们日常所说的需求不同,在经济学中,「需求」一词有特定的含义。

需求和需求量#

需求#

在一定时期内,假定其它因素不变时(ceteris paribus),对于市场内特定的商品或服务,消费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最大数量

需求量#

在一定时期内,假定其它因素不变时(ceteris paribus),对于市场内特定的商品或服务,消费者在某一特定价格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最大数量

需求(Demand)表示的是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量关系,该关系满足三个条件:

  • 需要有时间维度的限定,价量关系对应的时间可以是一天、一个月、一个季度或一年;

  • 需要满足其它因素不变——之后我们会详细介绍;

  • 数量指的是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最大数量,这表明价量是1对1,而非1对多的关系,也表明消费者愿意购买却无法负担,或可负担却不愿购买之量皆不能计入数量之中。

在特定价格水平下,我们将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最大数量称为「需求量」(Quantity Demanded)。可见,需求量是需求关系中的一个特定取值需求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关系

例如,当某种面包的单价为3元时,小谢一周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最大数量为14个,那么,14就是面包单价在3元时,小谢一周对面包的需求量。而若想描述小谢对面包的需求,除了单价3元,需求量为14外,还要指出,当单价为1元,2元,5元和8元等一系列其它可能的价格时,小谢的需求量是多少。

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

需求是关系;在需求关系中,需求量是在某一价格水平下的特定取值。

需求的表示方法#

表1所示,我们可以将小谢对面包的需求用表格表示。表示价量关系的表格被称为需求表

Table 1 小谢一周对面包的需求(需求表)#

价格

数量

1

18

2

16

3

14

4

12

5

10

6

8

显然,以这种方式描述需求会非常繁琐,在应用中,我们常常使用代数或几何方法来表示需求,分别称为需求函数需求曲线

需求函数是描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函数,如,

\[ Q^d=f(P)\, \quad \frac{dQ^d}{dP}<0 \]

其中, \(Q^d\)​​​为需求量,\(P\)为价格。

在需求函数中,价格是自变量,需求量是因变量。相应的,表1中所表示的小谢对面包的需求可以用函数\(Q^d=20-2P\)​​表示。

我们将需求函数的反函数,\(P=f^{-1} (Q^d)\)​,称为逆需求函数反需求函数

线性函数或幂函数是常用的需求函数形式,即,

\[\begin{split} \begin{align} Q^d &=& a+b*P\\ Q^d &=& a*P^b \end{align} \end{split}\]

其中,\(a\), \(b\)为参数且满足\(a>0\), \(b<0\)。幂函数在两边取对数后,可转换为线性形式:

\[ \log Q^d=\log a + b*\log P \]

弹性部分,我们将会介绍一个幂函数非常好用的性质。

需求曲线是在价量构成的坐标系内,需求函数所对应的曲线。需求曲线通常用字母D表示,并且习惯上将价格(\(P\))放于纵轴,需求量(\(Q^d\)​​)放于横轴,如图11所示。需求曲线有助于更加形象的展示物品的价量关系。

../../_images/ds-1-demand-demand-curve.png

Fig. 11 小谢一周对面包的需求曲线#

需求与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的变化是指价量关系的变化,表现为需求函数和需求曲线的变化。

图12所示,如果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的需求量都有所增加(不要求是定值),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为需求增加,对应的是需求曲线的右移或需求函数加上一个取值为正的常量或变量,如,

\[ Q^d=f(P)+c,c>0 \]

反之,如果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的需求量都有所减少(不要求是定值),则称为需求减少,对应的是需求曲线的左移或需求函数加上一个取值为负的常量或变量, 如

\[ Q^d=f(P)-c,c>0 \]

显然,需求的增加或减少是由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化所引起的。

需求量的变化指的是在同一需求下由价格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需求量是需求函数的一个取值或需求曲线上的一个点,因此,当价格由\(P_1\)变为\(P_2\)时,需求量的变化可以表示为需求函数取值的变化,即\(f(P_2) - f(P_1)\)​, 或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如图13所示。​

../../_images/ds-1-demand-demand-curve-shift.png

Fig. 12 需求的变化#

../../_images/ds-1-demand-quantity-demanded-shift.png

Fig. 13 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和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的变化可以理解为从一条需求曲线跳到另一条需求曲线上去,而需求量的变化是指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需求定义的是消费者个人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量关系,但在现实应用中,我们更多关注或使用的是市场需求,即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量关系。市场需求可以定义为个人需求的总合。在此,总和是指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市场内所有消费者的需求量的加总,简言之,即为同价下,加量

例如,假设市场上有两位消费者,甲和乙,他们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分别为

\[\begin{split} Q^d=f_A (P) \\ Q^d=f_B (P) \end{split}\]

\(p_1\)下,消费者A和B的需求量分别为 \(f_A(p_1)\)\(f_B(p_1)\),那么,市场在\(p_1\)下的需求量为A和B的需求量之和,即\(f_A (p_1)+f_B (p_1)\)。同理,在\(p_2\)下,市场的需求量为\(f_A (p_2)+f_B (p_2)\)。依此类推,市场的需求函数为\(Q^d=f_A (P)+f_B (P)\)​。具体数值可参见表2

Table 2 市场需求#

价格

消费者A需求量

消费者B需求量

市场需求量

1

20

30

50

2

18

25

43

3

16

20

36

相应的,如图14所示,市场需求曲线为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横向加总(注:价格在纵轴)。

../../_images/ds-1-demand-mkt-demand.png

Fig. 14 市场需求为个人需求的加总。\(D_M\)为市场需求曲线,\(D_A\)\(D_B\)分别为消费者A和B的需求曲线。#

在计算具体的市场需求时,需要注意对消费者有意义的(\(Q^d\)​​​非负)价格取值范围。如果不同的消费者,价格取值范围不同,那么,市场需求应是分段加量,而非个人需求量的简单加总。

练习

市场调查显示酸奶冰激凌市场有两种类型的消费者。第一种类型的消费者喜欢酸奶冰激凌,其个人的逆需求函数为

\[P=5-\frac{1}{3}Q^d\]

另一种类型的消费者对酸奶冰激凌有偏执的喜爱,其个人的逆需求函数为

\[P=20-Q^d\]

假设在某个小镇上有两位消费者,他们分属冰激凌酸奶消费的不同类型。请计算,在该小镇上,冰激凌酸奶的市场需求函数。

首先,市场的需求函数是个人需求函数的相加,即同价下加量。所以,我们需要先将逆需求函数转化为需求函数——用\(P\)去表示\(Q^d\),并且注明\(Q^d\geq0\)所对应的价格取值范围。

  • 对于类型一的消费者,需求函数为: \(Q^d=15-3P,\ P\in [0,5]\)

  • 对于类型二的消费者,需求函数为: \(Q^d=20-P,\ P\in[0,20]\)

其次,当商品价格在\([0,5]\)之间时,两位消费者都在市场上,所以市场的需求是两者的需求之和;而当价格大于5时,类型一的消费者退出市场,所以市场的需求为类型二消费者的需求。

市场需求函数为:

\[\begin{split}Q^d = \begin{cases} 35-4P & P\in[0,5]\\ 20-P &P\in (5,20] \end{cases}\end{split}\]

为什么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的同价下加量呢?这里其实有一个暗含的假设条件,即商品或服务具有独用性。比如,一个苹果,当我购买后,其他人便不能再购买相同的苹果了,即我用,你不能用。但是若我用不影响你用,比如,在天空中绽放的烟花,我看不影响你看,那么,这种商品或服务便具有共用性,同价下加量将不再成立,市场的需求曲线将转变为个人需求曲线的纵向加总——同量下加价。在共用品部分,我们将会对这种情况进行讨论。

在上面的介绍中,我们所描述的需求关系(价量关系)都是负向的,如,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是随意画之,还是有意为之?需求定律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需求定律#

需求定律#

在一定时期内,假定其它因素不变时,对于市场内的特定商品或服务,需求量随价格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化。

需求定律是对价量关系的描述,在其约束下,需求曲线应向右下方倾斜,或,在需求函数中,\(\frac{dQ^d}{dP}<0\)

并且,在需求定律中,价量关系不是对称的:价格是引起需求量变化的原因,而非结果(\(P\longrightarrow Q^d\)​)。所以在需求函数中,价格是自变量,需求量是因变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产生这样的疑惑:在几何表述中,通常是将自变量放于横轴而非纵轴,可是为什么我们所画的需求曲线却反其道而行之呢?其实,在这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仅仅是习惯使然,因为最早的经济学教科书——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这样画的,所以便延续至今。有时,为了便于分析,我们也会将价格放于横轴。

从本质上看,需求定律是在价格变化时,对人们选择的约束;这个约束是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人或人是自私的——的反映。价格的变化代表着成本的变化 —— 价格下降,倾向于多买,是趋利;价格上升,倾向于少买,是弊害。

价量反向变化的背后是成本收益的考量。因此,需求定律也适用于分析非市场行为。由于价格一词多用在市场交易中,所以,在非市场中,可以使用代价作为价格一词的替代,如排队等待的时间是一种代价。比如,

  • 假设学校发放奖学金的学生比例是80%,这时候,可能大部分同学都有意愿努力争取一下;如果这个比例提高到3%呢?估计大部分同学获取的意愿会下降,因为比例太低,竞争难度增大即为代价增加。

  • 在2020年,国内保研和考研出现了较往年严重的“内卷”,这是因为在新冠疫情期间,出国留学的风险增加——即代价增加,使很多原本计划留学的同学选择留在国内继续深造。

需求定律的一般化表述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人们获得物品的代价与其获得该物品的意愿成反比。

对于需求定律,我们有「五点」说明:

价格#

价格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现实中可以被观察和度量。在导论中,我们指出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为相对价格或真实价格,而非用货币表示的名义价格。所以,只有当相对价格变化时,人们的选择才会发生变化。相对价格可以由货币价格计算而得,在实证分析中,通常会将货币价格除以消费价格指数以剔除货币因素的影响。

练习题中的货币价格

在很多练习中,会直接使用商品的货币价格进行分析,为了确保一致性,我们可以将货币价格理解为相对于一般等价物的真实价格。一般等价物的价格通常被设定为1。或者,也可以将货币价格理解为币值稳定的价格,这时,货币价格的变化就代表了相对价格的变化。

需求量#

与价格不同,需求量是对人们意图的一种描述,属于心理因素,并非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需求是一个理论上概念。在现实中,可以观察到的是商品的市场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量等于购买量或销售量),而非潜在的(potential)需求曲线上的价量关系。可以说,没有经济学,便不会有需求量或需求的概念。

Space is not something objective and real, nor a substance, nor an accident, nor a relation; instead, it is subjective and ideal, and proceeds by the same logical process as all our other faculties. It is an instrument invented by the mind to simplify our dealings with phenomena, a mental framework devised to serve as a guide for our reasoning.

—Henri Poincaré

从这个角度看,需求定律更严谨的表述应为:在一定时期内,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时,对于市场内的特定商品或服务,价格上升,消费者倾向于减少购买;价格下降,消费者倾向于增加购买。

既然需求量是心理,那么问题来了,对于一个心理上的概念,我们应该如何在现实中使用或检验呢?

一个思路是将需求量和客观的成交量进行逻辑上的挂钩,确保两者会同向发生变化——即需求量的变化会表现为市场成交量的变化,或市场成交量的变化反映的是需求量的变化,这样便可以将客观的成交量作为需求量的替代。若没有特别提及,我们都暗含着需求量和成交量存在逻辑上的挂钩。

之所以需要暗含这样一个逻辑上的挂钩,是因为在有些约束条件下,需求量不同于购买量,如当市场存在数量管制时(如商品房或汽车摇号限购),购买量有可能小于需求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无法表现为购买量的变化。

../../_images/ds-1-demand-quantity-regulation.png

Fig. 15 数量管制。在价格\(P_1\)下,消费者能够购买的最大数量为\(\bar{Q}\),而需求量为\(Q_1(>\bar{Q})\)#

在一定时期内#

「在一定时间内」说明我们关注的是在每单位时间内的数量,这个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天,每月,每季度或每年。之所以如此界定,是因为价量关系与时间跨度相关。

通常,对于同样的价格变化,时间跨度越长,人们对价格变化的调整空间会越大,对价格的变化会更敏感——对应的经济学术语是更富有需求的价格弹性(见弹性部分)。以家庭对电力需求为例,若电价由0.5元一度上涨为5元一度,短期(如一天之内)的应对可能只是一些用电习惯的调整,而长期(如半年或更长)则会包括更换节能电器或能源等方面的调整,所以,长期的电力需求曲线会较短期更为平坦,即更富有需求的价格弹性。

../../_images/ds-1-demand-long-short-run.png

Fig. 16 长期与短期。当价格\(P_1\)上升为\(P_2\)时,在短期,需求量由\(Q_1\)下降到\(Q_2\);长期,需求量由\(Q_1\)下降到\(Q_3\)#

既然在长期人们对价格变化的调整空间通常会更大,那我们是否可以得出「对于所有商品而言,人们在长期对价格的变化会更敏感」这样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呢?

显然,这是一个由归纳法得出的结论,而归纳法的问题在于无法在逻辑上保证其结论的正确性。这里正好有一个反例。比如,2014年北京上调了地铁票价,在短期,人们可能会增加地面交通的使用以应对地铁票价的上涨,但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发现地铁出行仍最为方便,继而回归地铁的使用,导致地铁的短期需求曲线较长期会更为平坦。当然这是由于北京特殊的交通环境——常态性堵车,缺乏较好的替代品——所导致的。

其它因素不变#

需求定律的前提是「其它因素不变」,或者说,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需要满足「其它因素不变」。这说明,当其它因素发生变化时,我们需要画一条新的需求曲线去描述变化后的需求关系,相应的,我们所观察到的价量关系将会在不同的需求曲线上,其关系也会有各种可能。

其它因素不变」可以视为检验需求定律的辅助性假说(auxiliary hypothesis)。当收集到的价量数据不满足负向关系时,在排除数据问题后,我们需要审视「其它因素不变」或「辅助性假说」在现实中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则不能认为需求定律被证伪。迄今为止,需求定律并没有被证伪,所以当在现实中发现需求定律的反例时,大概率是因为「其它因素」发生了变化。

如果观察到的数据不符合需求定律,该怎么办?

当现实中的数据不满足需求定律时,先问问自己「其它因素不变」是否满足?或者是否有「其他因素」发生了变化?

那「其它因素」应该包含哪些因素呢?

一个简单无脑的回答是要求除价格外的所有因素都保持不变。可是,如果是这样的话,商品的价格还会发生变化吗?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相联系的,因此,若价格发生变化,则必然会存在引起其变化的原因。若除价格外的所有因素皆保持不变,则意味着引起价格变化的原因不会出现,这时,需求曲线会转化为一个点,而非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说明,其他因素的选择并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有一个划界范围或选择标准

从解释的角度看,「其它因素」越少越好,这样可以扩大需求定律的解释范围;而从证伪的角度看,「其它因素」则越多越好,这样可以降低需求定律被证伪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对「其它因素」的选择需要有一定的权衡。

图17中,我们画出了与价量相关的三类因素,其中,P和Q代表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A代表直接引起需求变化(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A的变化会引起同价下需求量的变化,也称为Demand shifter,当需求变化后,市场中的商品价格也会相应变化(见供需均衡),所以A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B代表直接引起价格变化的因素,这类因素仅通过价格间接影响需求量;C代表中间因素,也可称为中介变量(mediator),即价格可以通过C影响需求量,这说明商品的价格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需求量,还可能通过中间因素产生间接影响。

https://tingwen-pic.oss-cn-beijing.aliyuncs.com/img/20220327232211.png

Fig. 17 与价量相关的三类因素:A,B,C#

在A,B和C三类因素中,A的变化会引起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化,是价量关系的混杂因子(Confounder),比如,收入提高会使人们增加对奢侈品的需求,进而导致其价格上涨(表现为价量同向变化)。如果允许A类因素发生变化,价量关系便会混杂进它们的影响,不能代表单向的因果链条。因此,为了分析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我们需要剥离掉A类因素的影响,方法便是要求其保持不变或控制A类因素。如图%s (a)所示,当A类因素发生变化时,我们观察到的价格与数量数据会分布在不同的需求曲线上,因此这些数据点所描绘的曲线可能呈现出各种形态。相反,如果A类因素保持不变,那么需求曲线也将保持稳定,如图图%s (b)所示,在这种情况下,观察到的价格与数量数据将位于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从而能够反映需求关系。

check add figure

B是引起价格变化的原因,包括企业的定价调整(店庆打折1)或影响相关商品供给方面的因素等。比如,2023年5月19日,极狐汽车公布了阿尔法S Hi先行版的官方指导价为32.98万元,比原价下调10万元。卖方的价格调整并不会影响消费者对极狐汽车的需求。 再如,2016年3月2日,印尼发生了地震,而印尼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地,因此地震可能会影响橡胶的供应,进而对橡胶的价格产生影响,但不会影响橡胶的需求。又如,海上的天气情况会影响海鲜产品的捕获数量,进而影响价格,但不会影响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很显然,如果B类因素不发生变化,价格也就不会变化,所以,B不属于「其它因素不变」中的其它因素。

对于C的分析,没有A和B类因素直观,在此,需要对可证伪性与解释范围的进行权衡。我们先举一个中间因素的例子。咖啡的价格下降会导致咖啡的需求量增加,但同时也会带来糖的需求增加(糖和咖啡是互补品),糖的需求增加会导致糖的价格上升,糖的价格上升又会导致咖啡需求的减少,这减少会表现为咖啡的需求量降低。在此,糖的价格与需求量是中间因素。

张五常老师在《科学说需求》中指出,世事繁杂又普遍相连,使中间因素难以考察——这相当于有无穷多个「辅助性假说」。因此,若要求中间因素不变,当发现需求定律被事实推翻时,我们总能够找到一些中间因素来挽救需求定律,从而使需求定律丧失解释力,沦为套套逻辑([])。为了确保可证伪性,我们选择让C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可以发生变化,即需求定律中的价量负向关系,既包括价格对需求量的直接影响,也包括间接影响。比如,在咖啡和糖的例子中,在咖啡的需求曲线上,糖的价格和需求量是中间因素,可以变化——咖啡价格下降导致其需求量增加,是需求定律,而在两者之间的所有可能影响咖啡需求量的其他因素都可变。

其它因素的选择

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其它因素不变,指的是直接引起需求变化的因素(A类因素),不可以改变。

对A类因素的进一步说明#

在现实中,很多因素会影响需求关系,除了之前提到的收入外,人口数量(影响市场需求),相关商品(替代品或互补品)的价格,人们的偏好、口味和预期、金融政策、天气、节假日以及商品质量通常也属于直接引起需求变化的因素。所以,现实中的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Q^d=f(P, x_1, x_2, x_3,...)\]

其中,\(x_1, x_2, x_3,...\) 为影响需求的因素。当它们变化时,需求关系会发生改变,我们需要画一条新的需求曲线去描述改变的价量关系。

天津小客车限牌政策

自2013年12月16日0时起,天津实行小客车限牌限行措施。车牌照将实行无偿摇号和有偿拍卖。在限牌前一天,天津各大4s店均人满为患,4S店也挂出了连夜经营的通知,市民“抢”车如抢购白菜一般。

当时,汽车售价增加,购买量也突增,但这并没有违反需求定律,是因为限牌政策使市场对汽车的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参见:中国青年报 《天津实施汽车限购 市民连夜抢购如抢白菜》, 2013)

钻石的需求

《科学说需求》([])中提到了钻石裸钻的需求曲线。通常,钻石裸钻的价格会受到四个因素的影响:

  • 重量(克拉2

  • 成色(欠缺颜色的程度,颜色越无色越有价值)

  • 净度(以瑕疵判断)

  • 切工(对钻石折射表面的客观测量)

对于每个因素,在保持其它三个质量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我们都可以画出一条需求曲线,因此,钻石的需求曲线分为四条,即四价对四量。若我们在分析钻石重量和价格的关系时,未保持其它三个因素不变,那么,所得到的需求曲线有可能会向右上方倾斜。

替代品和互补品#
替代品#

对于两种物品,如果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下降)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的增加(减少),则这两种物品被称为替代品

互补品#

对于两种物品,如果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下降)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的减少(增加),则这两种物品被称为互补品

比如,燃油车和电动车,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以及不同品牌的同一类商品都属于替代品;汽油和汽车,眼镜框和眼镜片,教科书和教辅材料,kindle和电子书等都属于互补品。如果替代品的替代比例是固定的,则将它们称为完全替代品,如一根红色蜡笔相当于1根浅红色蜡笔;相应的,如果互补品的互补比例是固定的就称为完全互补品,比如一个眼镜框搭配两个眼镜片。

需要注意的是,替代性和互补性并非物品的自然属性,当局限条件变化时,它们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咖啡和糖通常被认为是互补品,但是如果有研究指出两者的搭配会带来很高的致癌率,那么它们之间的互补关系可能就会不再成立。再如,外卖网络的兴起,使美团等外卖网络和方便面产生了替代性;随着手机摄像头像素的提高,手机和尼康等专业摄像器材也具有了替代性。

并且,当受到收入约束时,任何商品都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替代性。比如,小朋友的零花钱有限,那么,玩具和零食就会具有替代关系。

口味、偏好和预期#

大部分教材会将口味、偏好或预期视为引起需求变化的直接因素。然而,我们需要注意,在解释需求的变化时,若想解释具有科学性,是不能使用心理或无法观察到的因素的,而口味、偏好和预期恰恰是无法观察到的因素。因此,在谈及口味、偏好或预期变化时,我们需要指出其背后的客观局限条件是什么,换言之,是哪些局限条件的变化引起了人们口味、偏好或预期的变化,这样才能够推出可以被现实检验的推断。

比如,每年春季,校园里配戴口罩的同学大增,表明对口罩需求的增加,若直接用同学们在春季偏爱戴口罩解释,是套套逻辑,无法检验。恰当的解释应源于对偏好背后客观因素的探究,如,春季校园柳絮和杨絮纷飞,使人不适,且易引起过敏,所以很多同学选择配戴口罩,造成口罩的需求增加。基于此解释,我们可以推断出如果学校里没有柳树和杨树,那么便不会出现春季戴口罩的同学增加的现象,显然,此推断是可以在现实中被检验的。

再如,解释股市「追涨杀跌」现象,如果仅仅说「追涨」是因为预期股价上涨,「杀跌」是因为预期股价下跌,是无法获得任何知识的。具有可证伪性的解释应该指出预期变化的客观原因是什么,如,大秦铁路于2016年3月24日18时起,对管内实行国家铁路统一运价率的营业线的整车煤炭运价水平恢复至基准运价率9.80分/吨公里;大秦、京原、丰沙大铁路本线煤炭运价水平恢复至基准运价率10.01分/吨公里。这条消息使投资者预期运价的提高会使大秦铁路收益增加,所以「追涨」。再如,2021年7月,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中提出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双减”政策改变了投资者对教培行业的预期,所以「杀跌」。

更进一步讲,当找到口味、偏好或预期背后的局限条件后,它们变或不变对解释本身而言就已无足轻重了。因此,也可以干脆放弃心理因素的解释,直接用局限条件来替代,即,可以直接假设心理因素不变,改变的只是局限条件([])。

需求定律中的价与量#

需求定律中的价量关系适用于价与该价直接相关联的量,即,价量具有一致性。例如,以时间计工资,劳动力的需求曲线是关于工资与时间的关系;瓶装维生素的需求曲线是指瓶价和瓶量的关系,而非瓶价与药片数量的关系;小时电价所对应的是小时的电力消费量,而非月度或年度的电力消费量。

「有质」之量与「委托」之量

在《科学说需求》([])中,将“量” 分为“有质”之量与“委托”之量两大类

  • “有质”:以物品的某种品质为量;如,计件工资

  • “委托”:与以物品性质无关的方式(和物品本身无关)为量;如,小时工资

[Todo: 加入一下履行定律] check

需求定律的应用#

Alchian–Allen定理 (A-A Theorem)#

(check) Borcherding & Silberberg (1978) 提到,西雅图时报曾刊登了一位读者的来信,该读者在信中表示愤怒,质问为什么在当地市场很难买到西雅图盛产的优质苹果?类似的现象也被张五常老师在《经济解释》中提及,他指出美国加州橙子中质量最高的品牌是新奇士,但这种橙子都运到外地,反而在加州本土很少见到。那么,为什么优质苹果和橙子不会留在本地销售,而运往外地呢?

Borcherding & Silberberg (1978)用相对价格进行了解释。假设在西雅图当地优质和低质苹果的价格分别为10和5美分一个,价格比为2:1,即一个优质苹果相当于2个低质苹果。若将苹果运往外地销售,优质和低质苹果会有同样的运输成本加价,假设费用为5美分一个苹果,那么优质和低质苹果的价格分别升为15和10美分,价格比为1.5:1,即一个优质苹果相当于1.5个劣质苹果。根据需求定律,优质苹果的相对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外地的消费者更偏好购买优质苹果,因此生产者会把更多的优质苹果运到外地销售。

这便是AA定律: 对高质量和低质量商品的同样加价会使消费者更多的消费高质量商品,这是因为同样的加价使高质量商品的相对价格降低。AA定律本质上是对需求定律的应用。

一些可以用AA定律解释的现象:

  • 与美国加州相比,澳大利亚会消费更高质量的加州生产的葡萄酒,反之亦然(Borcherding & Silberberg,1978)。

  • 外出旅游,通常会选择当地较有特色,质量较高的餐厅。

  • 古代丝绸之路上贸易的商品都是高档商品,如丝绸,瓷器,红木家具等。

  • 面对高昂的交通运输费用,美国纽约市很多食品店选择供应一流 的食品。

  • 1920 年,美国颁布了禁酒令(1933 年废除) ,规定“凡是制造、 售卖乃至于运输酒精含量超过 0.5%以上的饮料皆属违法” ,该禁令引起了 非法酿造、出卖和走私酒类饮料的犯罪行为。指的注意的是,走私犯大量 选择烈酒(如,威士忌)而非啤酒走私。

在《经济解释》([])中,张五常老师提出了另一个解释思路,他将书中提到的优质和低质橙子转化为一种商品进行考虑。张老师首先指出,在本质上,橙子的定价是对其中所含糖分的度量——糖分浓度越高,价格越高。所以,高质量和低质量橙子的差异可以转换为糖分浓度的差异,而每个橙子可以视为糖分的容器,是糖分的委托之量——糖分之量委托于“个”这个量。假设橙子的糖分单位可以被度量和定价,那么在给每个橙子加上一个相同的固定运费后,含糖分越多的橙子,每单位糖分分摊的运费越低,则总体的相对价格降低的越快。比如,两个橙子分别含有5单位和10单位糖分,每单位糖分1毛钱,两个橙子的价格比为1:2,现在给每个橙子各加上5毛钱的运费,则含糖分少和多的橙子每单位糖价分别上升为2毛钱和1.5毛钱,总体的价格之比为1:1.5,含糖分多的橙子相对价格降低。

该结论可以推广到任何相似物品固定加价的情况上去:“若物品按委托之量计价,固定加价后,在委托量内包含特质多(质量高)的物品需求量增加;固定加价越高,包含特质越多的物品,其相对价格下跌的越快,需求量越大。”比如,以箱计价的托运行李,箱子里塞的东西越多相对价格越低,或者以垃圾桶计价收取垃圾费用,那么垃圾桶也会塞的满满的。

研究经费和加薪哪种情况复印数量多?#

《经济解释》中的一个例子提到,大学教授可以向学校申请而获得一些研究经费。这些研究经费由大学管理,只能由此教授使用,且有使用限制,只能用于研究,其中包括复印等用途。再假设,无论是由学校的经费还是由个人支付,每张复印的价格都为两毛钱。这位教授现在有两个选择,只能选其一。第一种选择是学校一次性加薪十万元,可以自由支配。第二种选择是获的研究经费十万元。请问在哪个选项(局限条件)下,这位教授的复印数量会更多?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复印价格相同,但在不同的局限条件下,货币价值不同。在没有使用限制的情况下,一元钱的价值就是一元钱;在有限制的情况下,货币对应的商品范围缩小,它的价值会相应下降,即一元钱的价值小于没有限制的一元钱。可以思考超市专用礼品卡的情况,如果将其出售给黄牛,通常都会打折扣。因此,我们可以将使用研究经费的复印价格转换为加薪情况下的复印价格,也就是将两种局限条件下的复印价格转换为同一货币尺度。不失一般性的,假设研究经费的1元相当于加薪后的0.6元,因此,使用研究经费的复印价格相当于加薪下的0.12元/张。基于需求定律,我们可以推断在研究经费下,这位教授对复印的需求量更高。又因为供给没有约束(价格恒定为0.2元),所以需求量的增加会表现为现实中复印数量的增加。

以价推质#

check []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人发现,成都有一家小服装店,一件衣服20元没人买,但加价到200元反而生意火爆。请问这个现象有推翻需求定律吗?

前面我们有讲到,如果发现有违反需求定律的现象,首先应该问一下自己是否有其它条件发生了变化。发现这个现象的人是以上帝视角在观察,但是在解释的时候我们应该基于购买这些衣服的人所面对的局限条件进行分析。试想,如果他们知道这件200元的衣服之前的售价为20元还会购买吗? 逻辑上肯定不会,那么,一个恰当的解释是消费者认为这件200元的衣服不同于20元的衣服,所以才会购买,也就说明20元和200元的衣服分别对应着不同的需求曲线——价格不同,认为质量不同,提价使需求曲线向右发生的移动。

为什么提价会影响消费者的质量认知呢?这是因为人们对衣服真实质量的识别存在“信息费用”,所以用价格作为了识别质量的替代(proxy)。生活中的一个常识是:高质量的商品会有较高的生产成本,所以价格也会相应较高,因此会认为高价对高质,低价对低质,即“以价推质”。以价推质的本质在于人们缺乏鉴定商品质量的相关知识,或者鉴定花费的成本较高很麻烦。

一个以价推质的实验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安东尼奥.兰热尔与同事们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消费者普遍感觉价格越高的同类商品质量越好,人们购买高价葡萄酒的愉悦感远远大于购买低价品,而且这与葡萄酒的质量口味无关。兰热尔教授请20位测试者品尝葡萄样酒的同时,对其大脑活动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此前受访者被告知他们品尝的是五种不同价位的赤霞珠,实际上只有三种价格不同,其中两种重复两次提供给测试者。

研究人员告诉测试者实际标价90美元的葡萄酒价格为10美元,另一种实际定价5美元的葡萄酒价格为45美元。结果发现,测试者在品尝高价葡萄酒时大脑显示更多的兴奋、愉悦感(即使是两种实际完全一样的葡萄酒)。换句话说,葡萄酒价格影响了消费者的实际满意度。后来研究人员又进行了一组测试,这次测试者在不知道酒价差异的情况下品尝,结果实际标价5美元的葡萄酒被认为质量最好。

习题#

  1. 需求和需求量的区别是什么?

  2. 货币价格和相对/真实价格的区别是什么?

  3. 为什么需求曲线会向下⽅倾斜?

  4. 通常医院专家号价格⾼却比普通号紧俏,请问此现象有违反需求定律吗?为什么?

  5. 四十多年前,美国加州的橙子中,质量最高的牌子是新奇士,但是这种橙子都运到外地去,在加州本土反而少见。为什么优质的产品运到外地,而留在产地的反而较差呢?(《经济解释》 )

  6. 什么是互补品和替代品?请举出⼀些例⼦说明,不要使⽤课件上的例⼦。


1

天猫双11或京东618打折,在初期,可以理解为直接影响价格的因素。但是慢慢的,双11或618出现了节日的特质,比如,很多人到了这个时候,就会想去买点东西。“想去买点儿东西”表现为需求的变化,所以,双11或618对价格和需求都会产生影响,既属于A也属于B类因素。

2

「克拉」的来源,在地中海地区生长一种长角豆树(也称为稻子豆),希腊语为 keration,它的籽重量恒定,一般都是200mg,后来演变为重量单位。) 再如,和田玉的价格受到颜色、光泽、透明度、质地、重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需求曲线也是多价对多量。